概吧
首页 | 书法 | 绘画 | 篆刻 | 刻字 | 字典 | 搜索

澹泊明志 虚静无为

由巴山夜雨分享到 作者:丛文俊 2015-06-02 来源 次浏览

丛文俊书法

澹泊明志 虚静无为 丛文俊

虚静说 ,何为“虚静”? 

——韩江月、顾琪、顾荧超

中国古代文论概念。“虚静”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 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,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。所以“虚静”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。 

“虚静”是自然的本质,是生命的本质,亦是艺术的本质, 从而“虚静”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 度。 

“虚静”是一种摒弃私欲杂念的创作心境,亦是一种自由的 心境。“虚静”不仅是创作的心理前提,而且是激发想象, 生发艺术境界的心理条件。

“虚静”说的发展 哲学思想 审美艺术领域 (文学范畴)

一、哲学思想

“虚静”说本为一哲学命题,最早在先秦时期,老子提出 了“虚静”思想。他认为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, 万物的生命都是由“无”到“有”,由“有”再到“无”, 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,而根源则是最“虚静的”,从而认 为“虚静是生命的本质”。此后,庄子在吸收老子“虚静” 思想的基础上,对老子有关“虚静”的论述做了进一步的发展。

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 ——《老子·十六章》

夫虚静、恬淡、寂寞、无为者,万物之本也。 ——《庄子·天道》

二、审美艺术领域

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“虚静”说被引入了审美的视野, 进而渗透到艺术创作实践中。 最早把“虚静”说引入艺术领域的是西晋文学理论批 评家陆机,他在《文赋》中提到“伫中区以玄览”。 但是这时陆机没有明确使用“虚静”这个概念。 直到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中写道:“是以陶钧 文思,贵在虚静,疏瀹五藏,澡雪精神。”这是才将 “虚静”的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范畴,而且还对“虚 静”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,将这一说法上升到理论 的高度。 文学范畴 魏晋南北朝以后,不仅道家强调虚静,儒法佛三家都 论及虚静,所以中国古代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绘画、 书法等艺术创作,均把虚静视为创作主体修养的最基 本条件。中国古代有关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,都强调 作家在构思以前必须要具有“虚静”的精神状态,认 为这是使构思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。

“虚静”是艺术创作中,作家通过收视返听、澄怀静 虑所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,它是艺术构思活动 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。刘勰说“陶钧文思,贵在虚静。”在创作活动中,虚静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艺术 家从实用态度和知性分析中解脱出来,宅心玄远,灵 府自由,进入审美观照的境界,为艺术构思做心理准 备。 “虚静”的方法 艺术主题进入“虚静”状态的方法,就是庄子 说的“心斋”与“坐忘”,庄子认为“唯道集 虚,虚者,心斋也。”在庄子看来人要达到 “虚静”的境界必须忘了世间万物,忘了自己 的存在,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,不受私欲杂念干扰,以无知、无欲、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 的“道”达到物我同一达到“物化”的状态, 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,认识自然,创作出真正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。 谢谢!

 
 
 
>>>丛文俊 老子

    手机用户点击浏览器底部 或右上角等按钮,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

     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(无需密码 现在注册

顶起